沙漠铁路式“生态传奇”是新时代的最美
沙漠铁路式“生态传奇”是新时代的最美
包兰铁路是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曾有国外专家预言:包兰铁路“存活”不了30年就会被沙漠淹没。然而,一代代铁路人坚守沙漠滩头,用以身许沙的愚公精神,不仅确保沙漠铁路畅通无阻61载,塑造了铁路沿线的绿色传奇。
从诗人“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到“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的描述中,不难体会沙漠的荒野和空寂。就在这样的环境,一代又一代铁路人像骆驼刺一样,扎根茫茫荒漠治沙护路,用愚公精神艰难而又顽强地向沙漠纵深挺进,确保沙漠铁路畅通无阻61载。笔者认为:这些铁路人在肆虐沙害面前,展示出的力量和智慧,无不彰显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平凡与伟大。
情系大漠写春秋,薪火相传志越坚。这平凡在于坚守,伟大更彰显实干和担当力量。从一代代铁路人的坚守中揭示了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客观规律,他们的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价值标准和行动遵循。这条被国外专家预言“存活”不了30年,就会被沙漠淹没的包兰铁路,在一代又一代铁路治沙人就像愚公移山一样的行动中畅通无阻61年。诠释着生态环境本身就有再生与改善的揭示,只要能像保护眼睛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就能收获人定胜天的奇迹。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世界上有许多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从而使文明衰落的例子。就我国而言,从史上楼兰古国的兴盛到衰亡直到消失,无不揭示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和民族的兴衰演替。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需求,更是新时代最美中国的有力注脚。
生态建设任重而道远,不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它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的工程,需要我们各行各业都要发扬新时代愚公精神,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甘肃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当作大事来抓,建设美丽中国。当前,随着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和团体纷纷行动了起来,奋战在生态保卫战的各条战线上。如同这些守路护路的人那样,为了确保线路的顺畅,平凡的坚守在沙漠滩头,60多年如一日,以身许沙抓生态,守住了铁路线的绿色底线,铸就了一道坚守的人文、生态、平安屏障,书写更多“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
万物得其本着长,百事得其道着成。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它告诉我们前进的道路充满坎坷与荆棘,只要拼搏就有希望。无论遇到什么样艰难险阻,只要有持之以恒的意志、战而胜之的决心,继续发扬“治沙人”的当代愚公精神,艰难而又顽强地向生态治理的纵深挺进,就能缔造一方又一方“生态传奇”诠释新时代的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