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合作共赢谱新篇
2011年,随着中欧班列(重庆)的开通运行,风驰电掣的火车与不绝于耳的汽笛声,唤醒了沉寂已久的古老商路。如今,从重庆开行的中欧班列已经成为开行时间最早、数量最多、运输货值最大、辐射范围最广、带动产业最强的中欧班列。
两千多年前,一列驼队,满载着东方的丝绸陶瓷一路向西,穿过大漠戈壁,沿途驼铃阵阵,回荡在欧亚大陆上。如今千年光阴过去,清脆悠远的驼铃已被写入历史,取而代之的是风驰电掣的火车与不绝于耳的汽笛声,一条条铁路托起一列列“钢铁驼队”,唤醒了沉寂已久的古老商路。
中欧班列正是世界瞩目的“钢铁驼队”,自2011年1月28日首趟中欧班列开行至今,运营线路达到20条,辐射亚欧11个国家和30多个城市,已累计开行超过3000班。中欧班列的开行,不仅为西部内陆地区打通了一条直达欧洲的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同时也成为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代名词。
中欧班列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纽带,丝绸之路经济带陆路大通道的先行者,近几年迸发出巨大的活力与潜力。相比于其他的货运,中欧班列具有安全快捷、绿色环保、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综合优势,已成为加强中欧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亚欧大陆国际贸易运输需求,释放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通道的巨大潜能。
从“有去无回”到“满载而归”,中欧班列再一次给我们带来新意。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输出与输入并重,中欧班列架起两端经济文化、特产风情的桥梁,同时,“年货专列”也给回程班列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随着中欧班列的持续开通,中欧经济的联系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如今,随着“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中欧班列(重庆)已成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及深化与沿线国家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中欧班列将来带不断丰富的时代内涵,开创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带来和平、稳定、繁荣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