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旅游”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从十堰到武汉坐动车要4个小时,年底坐高铁不到2小时。”常到武汉出差的十堰老蔡充满期待。随着汉十高铁通车日子临近,十堰旅游也必将迎来腾飞。(新闻来源:高铁网)
据悉,汉十高铁长399公里,连通武汉城市圈与襄随十城市群,串联黄鹤楼、炎帝故里、古隆中、武当山等名胜。数据显示,汉十高铁沿线区域旅游收入占全省70%。汉十高铁开通后,武汉到随州半小时,到襄阳一小时,但经过城市这么多,想留住游客,却并不容易。高铁时代的旅游是快旅漫游:旅的时间减少,游的时间增加。游客对旅游目的地选择范围更广泛,消费理念将发生改变,现在的游客会将更多时间花在景区游览,对景区服务质量、产品供给提出更高要求。
同时高铁是把“双刃剑”,高铁沿线区域旅游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一些城市在配套服务和管理方面的问题随之凸显,弱者可能出现高铁经济所带来的负面“虹吸效应”。游客的选择度大增,如果疏忽旅游主题周边产业的完善和挖掘,缺乏深层次的主动吸客条件,极易出现游客“过而不入”,“目的地”沦为“过境地”。
由此可见,铁路线路的开通为地方旅游产业谋求了新的出路;同时,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为铁路线路吸引了新的客源。作为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动车组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它以其特有的生命力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点,成为推动旅游产业与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了1+1大于2的战略格局。
那么,“动车+旅游”要如何才能走得更长、更远呢?笔者认为,只有把旅游业作为铁路经济的引爆点,结合旅游资源总体规划延伸产业链条,才能带动整个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政府可以加大动车旅游市场营销扶持力度,以现在国有旅游企业为依托,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引导旅游企业进行品牌培育,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积极吸引省内外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依法开发旅游资源、经营旅游景区和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将城市交通网络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对接,做好地铁、公路客运、公交等交通的线路规划和站点设置,实现零换乘、零对接,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除此之外,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富有湖北特色,便于旅游者携带,可供留念、收藏或馈赠的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研制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拉长旅游链条。支持开发荆楚文化产品和论坛,推出一批文化创意精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层次的顾客需求,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让各方旅客住得开心,吃得高兴,玩得尽兴。(文: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