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从“洋人给我们修铁路”到“走出去”
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谈判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英国合作建设高铁项目。一时间,一个段子在网上流传甚广。虽说是网友的调侃,却反映出100多年来中国铁路事业的逆袭。回顾历史,中国大地上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正是英国人建的。1874年12月,由英国人修建的吴淞铁路工程启动,至1876年6月,该铁路上海至江湾段竣工,7月正式营业。上海至江湾段铁路通车后,当地民众视为奇物,争相观看。乘坐火车的人很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不坐车参观。(摘自荔枝新闻)
1881年,清政府建成了全长9.7公里的中国第一条属于自己的铁路――唐胥铁路。而荒唐的是,这一条铁路上的火车,没有火车头,竟是靠骡马牵引。也就是电影《让子弹飞》里开场那段荒诞画面的原型。1908年津浦铁路开工建设,为了维护好沿线的车辆,当时已是强弩之末的清政府,在铁路南端南京浦镇修建了机车修理厂――浦镇机厂,这就是今天中车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的前身。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可统计的4069台机车,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个工厂,机车型号多大198种。那时候,中国被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浦镇车辆不断出厂一列列崭新的列车。2007年8月8日,格鲁吉亚动车组车体合作签约,使中车浦镇真正让产品走出国门,完成了国际市场的“零”突破,浦厂也逐渐在海外市场站稳了脚跟。浦厂的走出去脚步已经遍布印度、香港、新加坡、阿根廷、尼日利亚、肯尼亚等17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产品和技术、服务的海外输出。不仅是浦厂,中国中车已成长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高端装备“走出去”的排头兵,产品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中国制造”不再仅限于低端的轻工业和小商品生产,当高铁成为中国对外关系和对外贸易的“先锋”和“敲门砖”,当国家领导人在出访外交中把高铁作为优质名片推向世界,中国高铁已然迈入世界强国之林。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再到自主创新,走向海外。(文/姜利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