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兰新高铁隧道群线遂设备检修侧记
在海拔3600多米的祁连山兰新高铁隧道群之间,有那么一群深夜里穿梭的“小黄人”,他们夜以继日的进行线遂检查维修、轨道精调、隧道除雪,他们必须在“天窗点”内把线路调节到“最佳状态”,确保春运期间高铁安全畅通。
迎难而上的选择
2019年入冬以来,祁连山的雪比以往要大的多,再加上连续的低温天气影响,导致35厘米厚的雪被冻住了。
16日早晨,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张掖西钢轨专修工区工长周飞洋一行人早早的来到了祁连山下大梁隧道下面,紧紧张张用了两天时间,在山下面推出了一条便道。
这标志着2020年的春运冻害整治工作拉开帷幕。
18日的早晨,工区副工长孙朋博带着工区的8名职工,向军马场站区进发了,这对孙朋博来说已经是他第五个春运,这个28岁的小伙子,从进入高铁的那一刻起,就没有离开过军马场,也没有离开过祁连山。
“每天晚上12点到清晨6点,大多数人都在呼呼大睡时,我们就开始了一天忙碌的检修作业。” 周飞洋笑着说,他和工友们都是昼伏夜出,是潜伏在大山里的“夜行侠”。
对于这群小伙子们来说他们的新长征路就是“坚守”,坚守在祁连山上的大梁隧道,守护高铁的安全运行,把高铁线路养护好,擦亮中国高铁这张靓丽名片。
和大雪掰手腕
2020年1月15日,和往常一样,地处兰新高铁海拔3600多米的祁连山腹地的军马场,降起了鹅毛大雪。
来自军马场高铁线路、信号、接触网工区20余名职工,利用“天窗点”,组织清除站内4个股道、12组道岔的积雪。
连续的扫雪,每个人贴身的衣服全部湿透了,由于天气冷、气温低每个人外衣都被冰雪包裹。“外冷内热,如果你拿下帽子,热气腾腾,感觉像个仙子”,供电工区工长陈永红开玩笑说。
祁连山上的大雪不光冻人,也给工作带来极大地挑战。高铁检修使用的都是一些精密仪器,精度要求高,他们经常需要把手套摘掉来操作,用手把掩埋了的轨距块上的积雪扒开再作业,他们的手在冰冷的寒风中经常被冰伤。
正是凭借着这种和大雪掰手腕的精神,他们在刺骨的寒风中为列车排除隐患,让旅客安全出行、温馨出行、体验更美好。
无怨无悔的付出
“作为一名高铁职工,每次看到飞驰而过的高铁和站台上旅客的笑容,内心就有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我们即使一年四季穿棉袄,也值了!”职工赵建蒙说。
2019年,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改革,“统一天窗安排、统一作业组织、统一防护管理、统一机具使用,组织和开展综合维修,优化生产组织,压缩了天窗数量,提高了生产劳效。目前饮水问题、取暖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正在越来越好”,这是实实在在带来的变化,线路工区工长宋辉说。
如果有人会问这么辛苦是为了啥呢?他们会自豪的说,在世界最高海拔的高铁上养护着世界上一次性建设历程最长的高铁,用辛苦换来千千万万旅客的平安回家,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