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铁娘子”的“铁脚板”
7月21日上午,闽西北河村寂静的山林中传来沙沙的脚步声,几个橙色身影正在向山顶走去。
“赖姐,这段坡直上直下差不多有90度,咱还是别上去了,或者我们上去就行,你原地休息一下吧。”
“不行啊小许,山顶上那块危石容易发生变化,还是上去看看才放心。咱们绕个远,走检查道!”被工友称作赖姐的,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龙岩工务段龙岩路桥车间工程师赖秋凤。
防洪检查道在山林间依山势蜿蜒,离山顶原本只有100米的直线距离,走检查道的话却要“拉长”1000多米。从山脚下走到这里,大家已经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由于雨后土壤潮湿,鞋底粘了厚厚一层泥土。赖秋凤用小木棍将鞋底的泥土刮掉,继续和大家往上爬。
15分钟后,他们终于到达山顶。在仔细用检查锤敲击、检查危石的结构和裂隙发展等情况后,大家才放心地坐下来歇一歇脚。
漳(平)龙(川)铁路穿越闽西崇山峻岭,沿线山高坡陡、山上怪石嶙峋。山石因长时间风化,逐渐产生裂纹。一旦石头脱落、滚下山坡,即使线路旁设置了主动网、被动网等防护设施,也会对线路造成影响。北河是漳龙线防洪重点部位中危石最为密集的地段,短短10公里的辖区内就有4个I级防洪点和10个Ⅱ级防洪点。
5月,赖秋凤包保北河路桥养修工区的防洪工作。作为车间唯一的女工程师,在日常巡查中,她带领工区职工翻山越岭、搜山扫石,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为防洪“铁娘子”。
在大山深处开展防洪检查,必须有一双“铁脚板”。赖秋凤记得自己第一次巡查危石的时候,由于体力跟不上,才爬到半山腰,两腿就像灌了铅似的抬不起来,一路上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才爬到山顶。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爬山次数的增多,赖秋凤终于练出了一双“铁脚板”,体力和耐力都有很大提升,可以一口气爬上山顶。汛期到来后,赖秋凤每天的微信步数基本都在两万步左右,启动防洪应急预案时甚至达到2.5万步。“防洪应急预案启动后,4个I级防洪点每天都要覆盖检查一遍,还有10个防洪Ⅱ级点要尽可能频繁地检查,每天基本都是10公里‘打底’!”赖秋凤说。
“铁娘子”不仅练就了一双铁脚板,还摸索出了上下陡坡的“步法”:上山猫着走,重心放前迈大步;下山侧着走,脚掌尽量斜着落地,脚尖内扣迈小步。
绵延的漳龙线上,赖秋凤迈开双腿,身手矫健地向另一个防洪点走去。她的身影化作一道彩虹,投射在雨后大山深处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