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相聚英雄城市
今夜月圆人尽望,乘上高铁好还家。10月1日,中秋和国庆同一天,21世纪仅出现4次的特别日子。这一天,欢度佳节的人们从东西南北的火车站出发,坐上高铁奔赴华中腹地——武汉。
一趟趟复兴号列车,掠过雄伟磅礴的太行,跨过蜿蜒奔腾的黄河,穿过星罗棋布的城镇,飞过秫熟稻香的农田,载着归乡的旅客、四方的游客、过往的商客,来到长江之滨、黄鹤楼畔。
这一刻,大家相聚在此,千言万语伴随风笛阵阵。车门打开,快门摁下,记录无比珍贵的团圆。
亲情,以350公里的时速在升温
“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诗人艾青曾这样写道。是啊,在这中天圆月、五谷丰登之时,人们都在做些什么,又会想起什么?
繁忙如昔的北京西站,有人一手拎着月饼另一手刷身份证轻松进站上车;枢纽便捷的上海虹桥站,有人享受着“高铁+飞机”一站式联订的便捷;客流交织的广州南站,有人使用智能导航快速找到列车停靠的站台……
疾驰的列车上,有人用手机给海外亲人直播回湖北老家探亲的旅途,也有人捧着《中国地图》给孩子介绍车窗外的风光,还有人在车厢点餐,提前吃到了武汉的热干面……
正因为有了高铁,更多的人能在这一天团聚。
沿着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列车一路飞奔。坐上高铁,早饮广州茶、午游岳麓山、晚食武昌鱼,已成为沿途百姓的消遣方式。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借高铁之便形成了“半日生活圈”和“8小时经济圈”。
坐上高铁的行程,何尝不是一次别样的神州之旅。
当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当南国杂交稻迎来丰收季,当“北斗”三号系统全面建成,当绿水青山愈发美丽,当电子客票加速出行,当高铁运营里程达到3.6万公里……列车上的人们,都是这些辉煌成就的亲历者,亲眼见证着民族走向复兴的速度。
车厢中,挥动着国旗的旅客们,用嘹亮的歌声表达着自豪:“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
力量,在同心抗疫的车厢中凝聚
“前方到站,武汉。”广播声中,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下车了,专程来探望早已康复却结下友谊的患者;建设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工人下车了,特意来欣赏还未曾游览的东湖风光。
武汉站,承载的不仅是南来北往的客流,还有一个个难以忘怀的日夜。
2020年1月23日,江汉关大钟指向10时,离汉通道关闭。中国武汉,一座有着千万人口、被誉为“九省通衢”的超大城市,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地按下“暂停键”。
76个日夜、1814个小时,两江三镇归于寂静,黄鹤楼畔流水幽幽,珞珈山下樱花独放……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数万名医务人员白衣执甲,乘高铁星夜驰援,铁路人坚定守护着生命通道、物资通道、绿色通道。每一趟途经武汉的高铁,都曾有无声的接力;每一次静默守护的值守,都曾是不屈的战斗。
卫星影像显示,汉口站、武昌站、武汉站的夜光指数,自2月中旬起呈现上升趋势。那一道道闪亮的光芒,就是一批批昼夜不停运往一线的医疗物资。从天涯海角到漠河北极,从雪域高原到黄浦江畔,车轮滚滚向武汉。
4月8日,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解除,武汉江滩亮起耀眼的灯光,黄鹤楼、长江大桥、古琴台等城市地标被点亮。这亮光印在了往来这座城市人们的笑脸上。
高铁疾驰,同心相连。那一个个奔忙而坚定的身影,那一张张疲惫却坚毅的面孔,仿佛就在眼前。正是他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才让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希望,随着满载幸福的车轮转动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庚子金秋,丰收的味道格外不一般。沉甸甸的果实里,有欢欣、有艰辛、有信心。
国庆前夕,荆门至荆州铁路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湖北省今年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高铁项目,与即将开工的沿江高铁、襄荆高铁一道,将进一步加快人员流动和资源融通。
钢轨上的“加速度”,助力“重启”后的武汉跑得更快。京广高铁、汉十高铁……“九省通衢”的武汉,成为中国高铁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武汉始发的首趟旅游专列载着游客从武昌驶往襄阳,助力旅游市场回暖及经济重振;武汉三大火车站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做好日常客运组织;沿江货运班列实现长江黄金水道与沿江铁路枢纽互联互通;从武汉驶出的一列列中欧班列,更是打开了华中地区通往世界的大门。
坐着高铁看中国,去往武汉的旅客收获满满,不仅近距离看到重启后武汉的新面貌,还一览民生幸福画卷,感受铁路今昔巨变。
春华秋实,收获不负耕耘苦。坐着高铁看中国,华夏大地焕发出旺盛的活力。南来北往的炎黄子孙,携手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同心期待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新时速开启“十四五”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