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压不垮的钢铁运输线
“暴雨蓝色预警!”
“降雪橙色预警!”
“大风黄色预警!”
“暴雪橙色预警!”
11月18日凌晨至20日,辽宁、吉林部分地区遭遇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强降水,内蒙古东部地区降雪量超过历史极值,接踵而至的极端天气袭击了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多地,导致京哈高铁承沈段、长珲高铁以及京哈线、大郑线、平齐线等多条线路的供电接触网覆冰,积雪漫过轨面、掩埋道岔……
面对此轮雨雪冰冻天气,沈阳局集团公司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合力攻坚,全力确保钢铁大动脉安全畅通。
科学决策,全力组织抢险救灾
11月16日,中央气象台与辽宁、吉林省气象局以及相关市、县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报告如雪片般“飞”进了沈阳局集团公司应急及调度指挥中心。
按照气象预警信息,沈阳局集团公司立即发布了Ⅳ级天气预警通知,启动了红色冰雪预警。他们召开迎战雨雪电视电话会议,该局集团公司主要领导与各运输单位相关负责人逐一对话,下达进入抗灾战时状态的命令,各项应急准备工作随即迅速展开。
按照安排,机务、车辆等系统提前储备抢修资源,对76台电力机车、18组动车组加装刮冰金属滑板,并全部进入库内热备状态;调集内燃救援机车20台、接触网抢修车53台,集结1015名供电抢修人员,保证抢险队伍随时投入抗灾救援。
“京哈高铁承沈段接触网结冰,动车组无法正常取流!”
“长珲高铁接触网结冰造成跳闸,影响列车运行!”
“新通高铁部分区段积雪较多,漫过轨面……”
11月18日凌晨,大雪如期而至,覆盖了沈阳局集团公司管内大部分地区,最大降水量97.9毫米、最大积雪深度为360毫米,最强风力超过10级,累计降温幅度达8摄氏度至10摄氏度。雨水落在供电接触网和铁道线上,瞬间成冰,影响线路安全。
一条条信息迅速汇集至该局集团公司应急及调度指挥中心。该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千里在应急及调度指挥中心启动应急处置后,添乘机车赶赴受灾最为严重的京哈高铁承沈段、京哈铁路指挥抗灾救援;总经理吴新红提前赶赴降雪量预警最大的通辽地区,现场指挥运输组织和除雪工作;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提前深入包保地区,全力组织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工作……
铲除积冰,恢复高铁干线运输
雨水落在供电接触网上迅速结冰,形成冰凌。长珲高铁的接触网覆冰情况最为严重,结冰区段达92.7公里,受影响里程达279公里。厚厚的冰凌无法使用受电弓的刮冰金属滑板刮除,只能采用人工除冰方式。
为尽快恢复长珲高铁运输秩序,从11月20日22时30分开始,沈阳、长春、白城、通辽、大连、锦州供电段,沈阳、长春高铁基础设施段集结了400名“打冰人”与7组检修列车陆续抵达长春西站高速场,连夜清除供电接触网覆冰。
与此同时,沈阳局集团公司8万余名干部职工也迅速集结到京哈高铁承沈段、新通高铁、长珲高铁、京通铁路、大郑铁路、平齐铁路等线路现场除冰扫雪保畅通。在人力打冰的同时,沈阳局集团公司共安排353台电力机车、46列动车组除冰车上线除冰,由“电力机车+内燃机车”组成除冰车组进行除冰作业。
11月22日9时,长珲高铁最后一处覆冰被敲落。至此,长珲高铁除冰作业胜利结束,共除冰近千吨。
阻击风雪,忠诚铸就钢铁防线
11月18日14时22分,通辽工务段组织的34个除雪小分队奔赴管内各线路进行除雪作业。
该段通辽西线路车间党支部书记卢永恒带领8名党员组成突击队,奋战在通辽西站南岔区。在零下15摄氏度的低温中、在能见度仅10米左右的“白毛风”中,这支队伍一步步向前推进,持续除雪近10个小时。
18日凌晨,望着窗外厚重的积雪,休班在家的通辽车务段木里图站监控干部王海波、连结员程文康、值班员王海鹏、调车长王金环和董亮亮、助理值班员刁长建几个人的心里乱成了一团。
木里图站是大郑线上的一个三等中间站,共有43组道岔。一旦遭遇雪灾,工作量将异常庞大。于是,他们约定去客运站坐长途车返回车站扫雪。可由于天气原因,公交车、长途车、出租车都已停运,他们只好向20多公里外的车站徒步前行。6小时后,当6个人到达车站时,他们早已变成了“冰人”。来不及休息的他们,立即投入到除雪战斗中。
长图线76公里处、土们岭隧道附近线路两侧出现大面积树木倒伏现象。吉林工务段70余名干部职工在近13个小时的奋战中,共处置倒树近2500棵。三天三夜的时间里,沈阳局集团公司干部职工共清扫积雪道岔6920组、积雪线路84.4延长公里、清理倒树3238棵。
情暖站车,温馨服务守护安全
11月18日16时46分,由于雪漫轨面、行车存在安全隐患,从大连北站开往赤峰站的G8247/8246次列车在北票站临时停车。此时列车已晚点两个小时,值乘该次列车的锦州客运段客运七队动七组列车长王铁利心急如焚。为取得旅客的理解,王铁利在组织乘务员做好基础服务工作的同时,往返巡视车厢30余次,对车上旅客进行解释安抚。
车上悉心服务,车下火速驰援。北票站站长任鹏亮得知车上需要食品和饮用水后,立即联系车站各大超市采购了近700份速食食品和大量矿泉水送至车上。
为旅客分发食品时,已连续工作近8个小时的王铁利眼前一黑,重重摔在了车厢里。但经过短暂休息后,王铁利又重新忙碌了起来。
19日8时33分,载着536名旅客的G8247/8246次列车终于安全抵达赤峰站。
由于列车停运或晚点,许多旅客来到长春站售票处办理退票及改签手续。这个站开设了34个售票窗口,59名售票员全员上岗,用最快速度办理退改签业务。旅客办理完业务后,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了。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还有几天就要退休的售票员张桂玲始终坚守岗位,高标准办理每一笔退改签业务;因腰痛休假的李秋彤主动回到岗位,把衣服垫在身后,在岗位上硬生生地挺了3天。
为及时疏散滞留旅客,阜新车务段组织阜新站、辽宁朝阳站、北票站积极联系地方政府,调动公交车、出租车等交通工具,共计疏散旅客2200余人。
为了保证旅客旅途安全,机务系统的350余名司机超时工作,最长超时30余个小时,其中超时20个小时以上的司机近50人。
这次极端天气共影响旅客列车931列。沈阳局集团公司根据雨情、雪量、风级和温度变化,及时调整旅客列车交路355列次、乘务交路163班次,陆续停运旅客列车566列,变更运行区段50列,实施迂回运行10列,折返3列;同时,采取灾害分级预警、列车限速运行、内燃机车摆渡等方式,确保旅客出行安全。
11月23日6时54分,随着长春站至延吉西站的C1007次列车准时始发,长珲高铁恢复通车。至此,受此轮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的沈阳局集团公司管内多条线路已恢复运输秩序。
雨雪中,沈阳局集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坚守岗位,连续奋战,奋力确保铁路线安全畅通,热心服务旅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短评:敢打硬仗 更显担当
危急时刻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对近期局地遭遇雨雪冰冻灾害的严峻挑战,多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干部职工迅速行动、精准施策,再次展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铁军风采,坚决守住铁路安全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
今年以来,在抗击疫情、防汛救灾等多个“战场”,铁路干部职工甘当“逆行”而上的勇士,始终把铁路运输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扎实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这次浴“雪”奋战,与铁路产业大军主动作为、冲锋在前、敢打硬仗、连续奋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脉相承。
抓好冬运安全,是当前铁路安全工作的重点。为更好地应对今冬活动频繁的冷空气和后续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铁路干部职工还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思想和麻痹心理,要继续绷紧安全弦,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充分利用“天窗”加强设备排查,备齐备足防风雪物资、人员,深入开展防冻害、防污闪、防断轨、防溜逸等专项整治,加大除雪打冰工作力度,避免次生事故发生;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水平,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筑牢冰雪压不垮、风雨阻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冰雪无情人有情。我们要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时刻保持“备战”“迎战”“实战”状态,凝聚干部职工搏击风雪、敢打硬仗的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确保冬季运输安全稳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