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人自己建造的公园,绝对脑洞大开!
说到公园,你一定会想到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环境优雅,人们一起散步、锻炼身体。今天我们要带你去的这个“公园”可不一般,里面充满铁路文化和浓浓的文艺气息。好奇吗?想去吗?现在我们一起去鹰潭工务机械段的轨枕文化园看看吧!
这里不仅有轨枕,还有“漆器”、石绘艺术等等等。
一根根被遗忘的枕木,经过几番雕琢和修缮,重新焕发了别样生机。
花儿在木枕上肆意开放,谁能想象这块木枕,曾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很多人可能还无法理解,其中的文化含义。
轨枕文化园就是这样一处存在,沿着小径走过去,一块块枕木头、一片片铁垫板,就像一张老胶卷徐徐展开。
“公园”里雕刻着太多铁路记忆,钢枕斑驳的锈迹记录着属于它的故事。百年前它曾驻守于南浔铁路,满目沧桑的身躯流淌过的是岁月的长河,它听见“八一”起义的枪声,耳闻中国人民抗击日寇的怒吼。
延伸的钢轨,见证了鹰厦铁路的风风雨雨,是鹰潭交通发展的最初记忆,仿佛穿越回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一块穿插其中的职工小菜园,给这里增添了不少“烟火气”。职工们自己动手修建、种植,既亲民又接地气。荷塘浮幽香,梅香几缕柳叶微垂,这里处处透露着浓浓的文艺范儿。
独特的枕木拼接风格,还有墙上的企业文化宣传展板,复古遇上文艺,“有文化”的小院儿非它莫属。
乍一看,你会觉得这只是一块展板,再一看,你会发现其中竟包含着与丝绸和陶瓷一样
名动天下的中国独特元素——“大漆”。黑、朱二色在枕木上刻画着属于铁路人的最美记忆。
除了记忆,这里更多展示的,是铁路人的那份情怀。
当太极遇上枕木,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对,你没看错,它变成了一尊雕塑,铁路人真可谓是脑洞大开。说到脑洞大开,就要看看这个钢筋铁骨的小蚂蚱了。这活灵活现的小家伙,其实是个管子钳。
说了你可能不信,这台“钢的琴”可是纯钢的,满满的铁路元素不说,它还跟随磨轨小分队上过央视。
黄河之水天上来、太行深处有人家,这里的“黄河”与“太行山”,竟然被画在了石头上
这是一块还未加工的超大号道砟,下面垫着的是联结钢轨的鱼尾板。弥漫的铁路气息,一切都让人深深陶醉,无法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