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上为什么没有安全带?这是什么原理?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飞机上有安全带,汽车上有安全带,为什么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上没有安全带?是我们国家的特殊国情吗?显然不是,因为全世界的高铁都没有安全带。因为高铁是个新事物吗?这个在我国可以这样说,就全球而言,日本的新干线1964年就开通了,至今已经近50年了,显然不能算新事物了。
高铁为什么没有安全带?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高铁对稳定性的控制极其严格,甚至达到了变态的程度。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高铁起步时,无论你正在与朋友们一起聊天,还是在低头看自己的报纸,若不是窗外的风景与光线出现快速的变动,你都很难意识到车辆已经起步了。
高铁受制于两条轨道,也受益与两条轨道。一方面中国的高速铁路在控制加速度方面有严格的控制,保证纵向运动的平稳性,另一方面高速列车又被两条钢轨牢牢地控制着,特别是我国高铁使用的无砟轨道严格控制了轨道的平顺性,保证了列车不能有大的横向和垂向震动。所以正常情况下,你可以在列车上自如的行走,而不用一直把自己固定在自己的座位上。
第二,高速列车发生事故时,安全带给予乘客的伤害远大于潜在的保护。
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欧洲对高铁的应用比较早,对高铁主被动安全的研究也比较多。欧洲铁路安全与标准委员会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在火车发生重大事故时,乘客被束缚在座椅上受伤的几率更大,主要是因为被安全带束缚在座椅上的乘客,更容易受到车厢结构坍塌所造成的伤害,因为他们无法进行有效的躲避。
研究结论显示,在高铁上,改进座椅的设计更能有效提升火车事故时乘客的安全,而不是加装安全带。目前世界上高铁普遍使用的座椅已是“防撞”的安全座椅,在设计上能够保证在后排乘客头部或膝部向前撞向椅背时,能够及时溃缩变形,防止将乘客卡住。
在这样的前提下,英国运输研究实验室得出的实地测试显示,无论是使用飞机上的两点式安全带还是汽车上的三点式安全带,都无法取得理想或是“安全的”结论。因为,两点式安全带在发生碰撞时,对于乘客的约束集中在腰臀部位,恰好构成了旋转轴心,头部向前俯冲撞向座椅的力量,足以令颈部折断。选择三点式安全带不存在这个问题,然而新的问题产生了,那就是溃缩式的“防撞”座椅不足以支撑三点式安全带所带来的力量约束,也就是说,二者无法结合使用。
欧洲铁路部门通过分析6起典型的纵向碰撞情形发现,安全带将乘客约束在座椅上,诚然避免了乘客被甩出所造成的伤害,但是高铁列车体积庞大,这种可能性本来就很小,安全带还给乘客带来了很大的危险。分析得出的结论显示,11人因安全带的固定作用而获救,然而88人却在被固定的座椅上,而失去了逃生的空间,从数字看来,火车上使用安全带的弊已经大于利,尤其是高铁。
第三,现实原因,实际中难以操作,因为乘坐高铁的人不愿因系安全带。
人们选择高铁而不是飞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高铁空间宽敞、运行平稳,人们习惯在车厢里面自由活动,串串车厢拜访拜访朋友,所以很少有人愿意乘坐高铁系上安全带。
欧洲曾经坐过一次实验。1999年,芬兰在一条商业高速铁路上进行试验,在列车的其中三节车厢内加装了271套安全带。首先他们在没有安装安全带的车厢里进行调查,只有26%的乘客表示如果有安全带的话,他们愿意去使用。不要觉得26%的比例已经很低了,在实际中结果更加令人瞠目结舌。
在拿三节加装安全带的车辆,实际愿意去系上安全带的乘客只占1.1%。乘客给出的理由是,那样不舒服,违背了火车出行的特质。最终,芬兰铁路停止了在火车上推行安全带的工作,并且得出结论——人们不愿意在火车上使用安全带。